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干部工作 >> 正文

徐文秀:年轻干部要学会“聊家常”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8-22  来源:   浏览次数:

经常听到一些年轻干部吐苦水,说自己有意跟普通百姓交流,而且也三天两头往百姓家里跑,但就是苦于聊不起天来,往往说不上几句话就“卡壳”,有时甚至双方都接不上话,尽说些干巴巴、言不由衷或虚头巴脑的“客套话”“拜年话”,更别提“聊得嗨”了。这种尴尬和无奈暴露出一些年轻干部不太会与老百姓“聊家常”的短板与欠缺,值得引起注意。

“聊家常”就是聊那些让百姓“听得懂、感兴趣、很关切”的家长里短,聊那些能够引起百姓共鸣共振共情的话题。家长里短最具烟火气,充满生活气息,往往是百姓缺不了、少不得的“柴米油盐”,是百姓生活质量的风向标、晴雨表、测量仪,“聊家常”就是聊些对百姓有利有益且管用的事,聊些真话、实话、心里话。年轻干部会“聊家常”是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一大指标,也是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乡村社区,能“进得了门、唠得了嗑、吃得了饭”的干部,真正可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感受群众所思所虑。柴米油盐映射百姓生活,家长里短折射百姓心理。就业、就学、就医等这些最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平常但不寻常,可以读出大量信息,多聊些这方面的情况,就知道了群众的状况;“聊家常”可以拉近彼此距离、增进思想感情。聊得起、聊得开家常事,意味着百姓把你当亲人、家人,当友人、知己,是一种莫大的信任,意味着大家卸下包袱、脱下面具、敞开心扉,“打开天窗说亮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聊家常”就是学会与百姓交朋友,通过“聊家常”解疑释惑,把群众工作做到心里做到家。

“聊家常”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聊起来、聊得投机并不容易。要想聊得投机,年轻干部首先得自己“肚里有货”。一肚子墨水比一肚子酒水好,知道的东西多了,才有话题和谈资,才好交流互动。试想一个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人,拿什么去跟人聊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说科技说不上,说文艺说不通,说工作说不来,说生活说不对路,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官话、老话、套话,那当然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要注重经常性学习,注重平时的积累,多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多向实践学习,把实践当作一所大学校,只有这样才会有谈资,才会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创造话题。要想聊得投机,年轻干部还得“放下架子”。当年作家柳青创作《创业史》深入生活,就是把自己当成当地一个普通农民,穿个褂子,叼着根旱烟袋,钻进农民朋友堆里几乎分辨不出来,完完全全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端着架子只会无话可说,放下架子才可以无话不说。要想聊得投机,年轻干部还得多说群众语言、讲些大白话。明朝赵南星《笑赞》中有则“秀才买柴”的故事。秀才问:“其价几何?”卖柴者报了价钱。秀才又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云里雾里听不懂秀才的话,挑着柴便走了。年轻干部不要像这位秀才一样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话语体系和话语风格不妨变一变,多一些接地气、冒热气、有烟火气的话,多一些沾露珠、带泥土味、有生活气息的话。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要动辄哼哼哈哈打官腔、唱高调,甚至不说人话,只有带着感情去说话,才会说出带感情有温度的话。

“聊家常”,看似聊的是家长里短,实际上聊的是能力和水平,聊的是思想和感情,聊的是作风和品行,这里面大有学问、大可作为。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8月21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