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学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省组织工作会议部署,围绕“以大力发现培养为基础,以强化实践锻炼为重点,以确保选准用好为根本”,用实的态度、实的措施、实的作风,持续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建设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提供了充足的干部储备和人才保证。
一、在健全机制上出“实招”,构建年轻干部工作有力格局
学校历来把年轻干部工作作为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及时学习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我省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实施意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大力推进年轻干部工作。建立了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协调推进,教务、科技、发展规划、财务等部门分工落实,院系参与配合的年轻干部工作机制。特别是近五年来,每年在人才引进、选拔任用、培训进修、学历提升、挂职锻炼、教学科研等方面,有意识地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支持力度。制定学校《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十条措施》,将年轻教师培养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年轻人才引育、使用、评价、激励、保障列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10余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具有师大特色的年轻干部工作制度体系,有效推进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学校40周岁以下教职工共523名,占教职工总数的42.1%。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413名,占79%;中级以上职称的321名,占61.4%;35周岁以下的315名,占60.2%;女干部302名,占57.7%;少数民族干部132名,占25.2%;党外干部198名,占37.9%。
二、在及早发现上出“实招”,拓宽识别优秀年轻干部渠道
在省委组织部的全力推动下,利用组团式招聘高层次人才、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博士服务团等平台,先后引进80余名年轻博士和拔尖人才。特别是在今年我省首次组团赴省外招聘工作中,与49名年轻博士签订意向协议,确定来校工作38名,是去年同期的10倍之多,大大充实了年轻人才队伍。校领导和党委常委坚持联系基层和接待日制度,主动进课堂、进公寓、进讲座、进网络,定期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和工作、学习、生活状况,有效掌握了年轻干部“第一手”资料。组织人事部门在坚持年度分析年轻干部队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新校区搬迁运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认证、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等重大专项工作,及时发现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全校各单位开展优秀年轻干部调研,通过全面了解、逐步聚焦、充分酝酿、择优遴选,建立了处级干部、管理型人才、专业型人才三类人员组成的首批57名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一人一策”提出了培养方向和培养措施。同时,择优向省委组织部推荐了11名年轻处级干部和26名年轻专业技术人才。
三、在及时培养上出“实招”,加大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力度
高度重视年轻教师师德教育,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岗前培训、评选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集体、实行青年教师助教制,强化在年轻教师成长发展中的师德塑造。“最美青海人”提名奖获得者马永贵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国教育报》《青海日报》报道,彰显了师大年轻教师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产生了良好效果。以学校原创话剧《永怀之歌》巡演为切入点,在全校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大力宣扬“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年轻人才践行“感恩奋进、追求卓越”的新师大精神,用爱国奋斗精神凝聚年轻人才、引领年轻人才。实施青年英才支持工程,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培养“青蓝计划”“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先后培养60余名年轻高层次人才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遴选培养60余名年轻教师成为省级骨干教师,选派170余名年轻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培训年轻干部400余人次,在今年5月初举办了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实施“博士发展计划”,出台延长脱产学习时间、报销全额学费、提高科研启动经费、发放高原工作补贴等9项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目前,40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72名,比“十二五”末增长41.2%,80余名年轻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四、在实践锻炼上出“实招”,增强年轻干部培养实效
坚持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结合打造高端科研平台、参加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建设省内一流学科、省内外挂职锻炼等工作,选派一批年轻人才到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项目、“高峰、高原、高地”博士点学科建设工程进行实践锻炼。组织200余名科研人才开展多学科、组团式科研攻关,选派80余名年轻干部赴对口支援高校、党政机关、群团组织挂职锻炼。特别是安排18名年轻人才参加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涉及8个科研项目,切实增强了年轻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将一批年轻教师纳入50余个创新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在项目申报、经费资助、成果奖励上给予大力支持,有效提升了年轻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近五年,年轻教师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3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6600余万,获批校级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240余万,获批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8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5项。
五、在持续选用上出“实招”,加快年轻干部成长发展
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大力选拔使用政治坚定、敢于担当、经历历练、实绩突出、廉洁自律的年轻干部,特别注重选拔具有专业背景、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素养的优秀年轻干部,确保用当其时。近五年,校党委每年都将年轻干部纳入干部选拔任用,优先提拔成熟较早、确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干部,优先任用在办公室、组织人事、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对外交流、博士点学科建设等重要岗位。先后动议年轻干部7次,提拔“75后”正处级干部5名、“85后”正处级干部1名、“80后”副处级干部9名、“85后”副处级干部1名。目前,年轻处级干部在处级干部队伍中的占比达到1/8,是“十二五”末期的4倍。积极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和“直聘教授计划”,完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对品德好、能力强、业绩实、贡献大、学历高的年轻教师,优先参评,优先晋升,有效打破了职称评聘中的隐性台阶,建立了优秀年轻教师成长发展“绿色通道”,使他们有了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目前,在专业技术人员中,40周岁以下取得正高级职称的10名,35周岁以下取得副高级职称的20名,30周岁以下取得中级职称的41名,直聘教授14名。
今后,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健全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使用、管理机制,大力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为服务我省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事业、奋力推进“一优两高”贡献师大力量。